扫码获取 扫码获取
立即咨询
400-6266-275
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学院 > 行业观察

“ 大象转身 ” 的会员运营密码:新华书店实体门店数字化实战启示录

发布时间:2025-09-24 / 浏览次数:40
聚焦“新华书店-实体门店数字化转型之会员运营”这一核心话题,洞悉“大象转身”的关键细节。
当我们聊实体书店的数字化会员运营探索,为什么聚焦新华书店?因为“大象转身”,可以看到更多细节,有意者将各有所得。大象有多大?据2025年7月26日发布的《中国新华书店社会责任报告书(2024年)》显示,2024年全国新华书店营业收入1371.65亿元、员工总数9.48万人,门店网点总数11002个。

数字之大、分量之重,每一个都掷地有声,但这些数据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其中,营收和税后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1%和27.25%。

在书店行业整体承压的大环境下,作为国有图书销售企业,新华书店有其优势,其实体门店也同样面临销售、客流双降的挑战。

报告书的另一句话也颇有意思。“以上数据涵盖范围包括新华书店总店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独立建制新华书店集团及所属各级公司。”句子不长,但折射出新华书店经营模式的复杂性。

从1937年成立至今,新华书店的经营模式经历了两大拐点、三段式发展。

其中,最近的一个拐点出现在1983年,为顺应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态势,新华书店发行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1987年,新华书店总店与其在京下属北京发行所、储运公司合并,组建为中央一级图书发行企业,与各地新华书店转为业务往来关系。

·1996年,四川新华率先推动授权经营、转企改制等改革举措,向现代文化产业集团方向转变。

·200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定上海、浙江等省级新华发行集团开展股份制改造试点,此后多地新华书店纷纷跟进,在改造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举例来看:

上海新华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浙江新华引入民企资本,通过“线下省内连锁+线上博库书城”的方式加速规模扩张;

四川新华则实行了国有股份制改革,选择将编印发供的主业整体上市,其中新华书店部分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的股份制整合;

由此可见,新华书店既有转型的迫切需求,也具备支撑转型的资本和资源。其复杂多元的经营模式,总能与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找到契合点。这正是我们聚焦这一选题的原因 —— 因为我们相信,象群踏出的宽阔水路,既孕育了蓄满滋养的深潭,也标记了需要规避的险滩,后来者循迹而行,或许能让跋涉之路更顺畅,这便是其价值所在。作为国内领先的消费者运营科技公司,数云有幸参与某省新华书店的数字化会员运营项目。在前期项目调研过程中,我们也走访了全国多个省的新华书店,积累了项目实战经验,也沉淀了对行业的深刻体悟。

这次我们邀请到数云负责该项目的业务专家刘阳、叶绚,聚焦“新华书店-实体门店数字化转型之会员运营”这一核心话题,畅谈经验和见解,内容涵盖会员体系建设、会员关系维护、线上线下融合、会员储值卡业务等领域,助你看清“大象转身”的关键细节。

叶绚: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认知,实体门店零售只是新华书店众多销售渠道中的一个。

从营收结构看,门店零售营收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并不高:在部分城市,尤其是低线城市的新华书店,门店零售营收占比可能不到1/8。

我们来拆解下门店零售营收构成,从中推演下新华书店会员项目的核心人群:

通常来说,门店零售营收包括图书和非书(文创、文具、饮品、活动等)两大类,其中图书营收又可分为两类:①以非评议教辅为主的文教类学生用书和少儿读物等;②面向大众的一般图书。

以某省新华书店为例,前者贡献门店书籍零售营收的60%,之所以占比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及家长对该类图书有正版品质要求,因此鲜有折扣,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用书受政府价格管控的缘故,所以总体能维持相对稳定且良性的价格和利润空间;相较而言,一般图书更具市场化操作空间,反而价格竞争激烈且不占优势,导致营收占比受限。
由此可见,亲子群体(学生及家长)是新华书店-实体门店的核心客群,即会员运营的主体对象。那为何会选择会员模式?因为会员体系兼顾强服务属性与经济效益。从营收结构来看,新华书店的收入除了来自实体门店的市场型零售业务,还包括后台的政策型收入和资产型收入,其中:

·政策型收入主要是教材和评议教辅,其依托“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刚性需求而形成业务垄断,利润既固定且稳定,是新华书店营收的“压舱石”;

·资产型收入则来自房屋类资产的经营和开发(如租赁、自营或联营项目等)。

但当前这两大业务都面临挑战:政策型收入受“教辅规范入校、新生数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同时教育数字化(如AI及新硬件对学习方式及场景的重构)也带来替代压力;资产型收入则因“空间老化、配套落后”,以及新城区、新商业综合体崛起导致的商圈转移,而面临资产价值评估波动。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新华书店需要未雨绸缪,而以实体门店为抓手的数字化会员运营正是重要举措之一。虽然会员运营无法直接解决“阅读数字化、到店人流下降”的行业共性问题,但能通过“以用户-数字化会员为对象、数据为驱动、服务为抓手”,帮助实体书店把握每一个到店客流的转化可能,赋能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经营质效的提升——看见读者、读懂需求,最终实现有效引导、完成转化。

刘阳:“未雨绸缪”意味着会员项目不紧急但重要。对新华书店而言,营收考量、经济效益只是会员项目的一个维度,更核心的价值在于服务读者,助力“全民阅读——回归阅读根本”的社会效益提升。

服务的核心是满足需求。锁定核心人群后,下一步就是探知需求痛点和类型。

先来拆解下门店零售的核心人群——亲子(学生及家长)的需求痛点

虽然数字阅读日益普及,但培养未成年人纸质书阅读习惯仍是社会共识。这不仅是因为电子屏幕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更关键的是,数字阅读易沦为碎片化的浅阅读,进而导致知识体系零散化、思考浅层化。而深度阅读则能引发专注、沉浸、系统化的思考,有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培养专注力。

因此,换个环境,在书店沉浸式的阅读氛围中翻开纸质书,用更具仪式感的方式开启亲子共读时光,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由此衍伸出包括找书、看书、借书、还书、买书以及参加活动等一系列到店场景需求,每一个场景都是建立联系的服务抓手。

同时作为省一级单位,新华书店需要从更宏观的目标进行考量,即打破全省地域区隔,打造跨地域畅通、统一的服务体验。

以储值卡(通常由公司集采、作为员工福利下发)为例,“在哪办卡就只能在哪用卡”一直是广大储值用户的使用痛点,而“走到哪用到哪”则是他们共同的期许。

然而,在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各地因地而异地形成了多样化的经营模式,集团对地市级进行统一管理的程度和推进难度会极大影响储值卡业务的开展。地域区隔不仅会造成储值卡的使用限制(如标注仅限本市/本县/本店使用),损害用户体验感、削弱储值卡本身的价值感,还可能导致用户对新华书店的整体品牌形象产生割裂感。

探索围绕具体需求的满足路径

话接上篇,先看储值卡。储值卡业务是新华书店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也是其持续探索优化的方向。

例如湖北新华书店,引入统一的发行平台,各地市级的新华书店发行储值卡必须通过该平台走流程,由集团对接唯一发行公司、负责财务和印刷等事务。集团统筹的好处在于,不仅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更统一了新华书店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河南新华书店则更进一步,在统一发行平台的基础上,以会员身份为关联,实现了储值卡在全省范围内的通存通用,即“一卡走河南”。无论在差旅途中还是过年回家逛当地书店,只要身在河南,会员都可直接用储值账户余额消费,不仅提高了会员的进店意愿,也提升了储值卡的体验价值。

再来看亲子(学生及家长)群体,要做好到店转化,首先得实现“身份识别”。会员关系正是实现读者到店后可被识别的数字化媒介。不同于其他零售业态,书店消费者有非常明确的到店目的,包括基于书籍偏好的阅读或购买需求。同样,书店店员负责的顾客接待、图书销售、书架整理等工作,也依据书籍类目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如文教、少儿绘本、经管、文学等。因此,以书为媒,当读者的偏好和店员的辖区产生契合,双方便有了建立“关系”的可能。

如何建立关系?可依据读者的到店需求,衍伸出包括找书、订座、消费、活动等不同服务场景。一个场景一个码,每个码都带有负责相应书籍类目及辖区的店员信息。

举个例子,新华书店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时常一座难求。为此,某新华书店推出“订座”服务,支持会员通过会员小程序提前订座,也支持到店后扫座位码订座,规则是“先订先得”。生成的订座信息会同步给管理该书籍区域的店员,落座者资料,包括是否入会、转化情况、读书偏好等一目了然,方便店员提供后续服务。同样,在买书环节,柜台收银员会主动告知会员有购书优惠、引导出示会员码,未入会的则引导扫店码入会,比如在江苏凤凰新华书店,会员购书可享9折优惠,虽然相较于网上书城,折扣不算高,但在刚需面前是实实在在的“省”。

就这样,基于不同场景的带参二维码,一条条关系线由读者端的扫码动作发起、经由小程序汇入CRM系统,最终与店员和门店绑定。

叶绚:CRM的三个字母分别代表Customer(客户)、Relationship(关系)、Management(管理),其中“R”最为关键。原因在于:对品牌而言,没有建立关系(R)的客户(C)是无法有效运营(M)的。同样,这个“R”也让运营责任有了明确的归属。

无论读者是因到店、消费、用卡,还是为找书、订座、借/还书寻求服务,抑或是为参加活动等各种理由扫码,只要是新入会的会员,与之绑定关系的店员就会收到一条企微消息,提醒并引导其主动向新会员发出企微好友申请。这种好友关系让“会员关系”转变为可感知、可触达的双向连接,激发起店员的责任感——“这是我的会员”。

这种责任感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益驱动,虽然新华书店的店员有一定的收入保障,但收入高低、业绩好坏与个人努力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是情怀支撑,"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是每一个新华人的使命,“我的会员”正是对“我管理的书类”有阅读偏好的精准人群,“关系”让这种使命具象化。

如果说“等客上门”是“吃大锅饭”,那“绑定关系”就是“责任到人”。以社群运营为例,店员可以依据阅读偏好,对会员进行分群管理,让“为好书找读者”有方向、更精准。并且,以会员身份为纽带,订单数据和好友数据双向打通,运营效果能实时呈现,店员可以依据群里荐书的转化数据(包括销量和购买者信息),进一步掌握读者真实的阅读偏好,进而更好地“为读者找好书”。

刘阳:线下活动也是维系会员关系的重要抓手。实体书店的基本盘在线下,线下经营有很强的“地域属性”:

一方面受限于服务半径,实体书店通常只服务本市甚至本县的读者;另一方面,依托线下场景,实体书店更便于通过空间规划和场景运营,围绕物理空间、社会(社交)空间、精神空间展开创新,打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

正是这种地域性,让实体书店相比线上平台有了更明确的服务焦点。围绕具体的人和场景,实体书店可以通过打造精细化的、丰富而优质、尤具本地特色的增值服务,为读者提供千人千面的消费体验和千店千面的场景感知。

线下活动就是这类精细化服务的典型代表,比如无锡图书中心在假期推出的"寄存书娃""凤凰姐姐讲故事",以及“凤凰新华研学”之科普研学、文化研学等活动。针对学生及家长群体,聚焦寒暑假、开学、节假日等需求场景策划会员制分龄活动后,店员可以依据会员画像筛选符合报名条件、有相关活动偏好的会员进行线上邀约。由于线下活动具备天然裂变属性,家长呼朋唤友,不仅孩子有伴,到店率和拉新指标也都有保障。

刘阳付费权益卡,顾名思义购买权益包。随着书店多元化经营的推进,这类权益已从单一的文化商品(图书)延伸到多元文化体验,涵盖研学、手工、签售会、读书沙龙等线下活动,以及咖啡、茶食等消费服务,还有前文提及的借阅、订座、课本赠送等增值服务。

考虑到不同新华书店实体店的硬件设施存在差异,相较于会员卡的普惠权益,该类需要依托线下场景、具备门店特色的增值服务,以付费权益卡的形式推出更符合商业逻辑。

以河南新华书店为例,其在会员卡的“我的卡包”功能中实现了“求同存异”:门店可自主推出增值服务,通过后台申请后,即可作为权益包在集团会员中心上架;会员可按需购买,付费获得的增值权益会在“我的卡包”内显示,和免费的普惠制权益并存。

将增值服务的购买选择权交给会员,同时由集团统合权益模版、将权益展示和权益卡纳入集团会员小程序——这正是河南新华书店在会员运营服务中,尊重地域性、追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智慧体现。

叶绚:再比如以亲子(学生及家长)为目标群体的会员主子卡,这是某新华书店会员体系设计的又一个亮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孩子与新华书店的联结,或许是从孩提时父母把着手翻开第一本绘本开始;上小学时后,父母牵着手买了第一本教辅;到了初中,更习惯和两三好友泡一下午书店……

会员主子卡就是这么一张以阅读为主线,记录亲子陪伴、孩子成长轨迹的会员卡:主卡持有者(家长)可创建并管理一张或多张子卡,当孩子长大、可以独自到书店看书、买书时,父母就可以在孩子生日时、于主卡之下制作一张子卡(绑定孩子手机号,支持自定义卡名、卡语),并预储存一定金额,以此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

子卡可以共享主卡权益,主卡持有者能查看子卡的消费记录;同时,主卡可将其中为孩子购买的书目选出、划入子卡,这些书目会和以后孩子自己用子卡购买的书目合并,形成专属于孩子的、阅读陪伴其成长历程的“人生书单”。

当孩子成年,这份书单就成为极具纪念意义的成年礼;如果孩子学有所成,成了学霸,这份书单就有了榜样的力量——新华书店可以通过树典型,引导更多人回归阅读、共同进步。

触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图书零售业务的全面线上化,另一种是“门店购书+服务”的线上化。

前者的风险较高、挑战更大。如前文所述,新华书店经营模式复杂,总店与分店为业务往来关系,各省新华书店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这就意味着,新华书店即便由集团牵头、举全省之力投身于电商浪潮里,也只是以地方之力应对全国市场的竞争:直面电商巨头冲击、面向全国读者经受从选品到服务的全面考验。尤其是在出版机构纷纷下场参与电商竞争的情况下,主要依托本省出版资源的新华书店,在选品阶段就已短了优势。

更有甚者,如果线上线下定位模糊、关系不明,容易导致业务失焦和自相冲突。例如,早前某省新华书店就曾出现过“打着线上价格战、抢了自家线下生意”的情况。原因是集团号召线下门店为线上引流,但线上订单发货仍由集团电商仓负责,导致线下门店为他人作嫁,引流工作也就渐渐不了了之。

所以,纵使实力雄厚如新华书店,能走好全面线上化这条路的也是凤毛麟角,如浙江新华书店的博库网

相较而言,“门店购书+服务”线上化的路径可行性更高。即以小程序为载体、数字化会员为纽带、立足线下门店、垂直向上搭建云店,形成门店与云店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线下门店线上化、线上云店本地化”的模式,覆盖会员的离店场景和本地化需求。

会员订单归属于会员所绑定的线下门店和店员,由归属门店直接发货,确保线上线下业务不冲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若会员异地消费,系统则依据LBS显示当地门店列表,由就近门店提供服务。

而将门店服务线上化,是为了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不同于京东、当当等以图书销售为主的线上书城,线下门店的地域性使其拥有了更多元的业务切入点。

例如,湖北新华书店围绕云店推出“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线上赠券-线下兑券” “线上报名-线下活动体验”等多元双向引流方式。又比如山东新华书店旗下的教育服务平台——新华助学的“阅读成长”板块,把语文教科书搬到线上,支持教材整本阅读,拓展阅读在线看以及名家领读等服务。再比如前文提到的订座服务,读者通过小程序预约提前锁定门店的紧俏座位,让阅读更从容……
扫码,咨询更多新华书店会员项目相关内容。 

写在最后

(对新华发行而言,实体书店)是文化强国的载体之一,是新华的标志和图腾,是所有业务开展的基础,是地方文化建设成果的标志之一,无论是历史经纬还是当下未来,新华书店的实体价值不可取代。——凤凰传媒前总经理佘江涛
《做艰难但正确的事(一)—对新华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正因为不可取代,新华书店更有变革的志气和底气。怎么变?立足线下,锁定目标人群、洞察核心需求,以多元化、差异化的场景服务和精准的运营满足其需求,从而建立关系、保持联系、加深连结、转化价值。这是数云在切实服务新华书店实体店会员项目中总结的经验,数字化会员是变革的关键方向,企微和云店则是数字化赋能的重要抓手。

变革不止,因为“全民阅读”任重而道远。截止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连续十余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不足5本,未成年人的人均阅读量11本,虽高于成人但仍有待提升。

“大象”转身,上下求索。这场变革,从来不止是“大象”的独行,更多书店、更多同行者当共赴此程。正如数云叶绚所说,“做新华书店这个项目,有我作为一个读书人、以及身为一个父亲的情怀在。”而这也是更多数云人在项目中孜孜以求的动力源泉——为新华,为兴华,少年强,则中国强。

书香氤氲,学思不止。我们期待与更多书店从业者、服务商同仁一道,持续探索实体书店会员项目的实战经验与可行路径,让纸质阅读的温度持续传递。

有什么可以帮您吗?
欢迎拨打电话
400-6266-275进行咨询
联系我们 微信扫描二维码,立即在线咨询